高频保护和低频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针对频率异常的关键保护措施,分别用于应对频率过高和过低的情况。以下是它们触发保护的具体场景及分析:

一、高频保护触发场景
高频保护主要用于快速切除输电线路内部故障,防止频率因故障导致异常升高(如系统解列后局部功率过剩)。其触发条件通常与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相关,但最终动作可能间接导致频率调整。以下是典型场景:
输电线路内部故障
场景:当线路发生短路(如三相短路、两相短路)时,故障点电流急剧增大,两端电流相位相同或功率方向均指向线路。
触发机制:高频保护通过比较线路两端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,若检测到内部故障特征,立即动作跳闸,切断故障线路。
间接影响:快速切除故障可防止系统因功率失衡导致频率异常升高(如发电机甩负荷后加速)。
系统解列后局部功率过剩
场景:电网因故障解列,形成孤立小系统,若该系统内发电机出力大于负荷需求,频率会快速上升。
触发机制:虽高频保护不直接监测频率,但若解列点位于受高频保护装置覆盖的线路,保护动作切断线路可能改变系统拓扑,避免局部频率过高。
补充措施:需配合过频切机(OFG)保护,当频率超过51Hz时,按预设顺序切除部分发电机,平衡功率。
误触发场景(需避免)
二、低频保护触发场景
低频保护直接监测系统频率,当频率低于安全阈值时动作,防止设备损坏和系统崩溃。以下是典型场景:
发电机组甩负荷
场景:发电机输出线路突然断开(如断路器跳闸),原动机调速系统未能及时减油门,导致机组转速上升,但系统频率因功率缺失而下降(矛盾点说明:此处需区分单机与系统频率。实际中,单机甩负荷后频率可能升高,但系统频率因功率缺额下降。低频保护主要针对系统频率下降)。
更正场景:系统内多台发电机组因故障或保护动作退出运行,导致总出力小于负荷需求,频率持续下降。
触发机制:当频率低于低频保护定值(如49.5Hz)且持续时间超过延时(如0.2-0.5秒),保护动作切除部分非关键负荷,恢复功率平衡。
电网故障导致功率缺额
场景:输电线路故障、变压器跳闸或大容量负荷突然投入(反向场景不适用,应为负荷突然切除导致功率过剩,频率升高),导致系统有功功率不足。
典型案例:某区域电网因线路故障失去部分发电能力,剩余机组无法满足负荷需求,频率降至48Hz。
触发机制:低频保护分轮次动作,第一轮切除10%负荷,若频率未恢复,第二轮切除20%,依此类推。
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频率波动
误触发场景(需优化)
三、高频与低频保护的协同作用
频率稳定控制
与继电保护的配合
新能源场景的适应性
产品咨询电话号码:13655813266 手机号码微信同步,欢迎咨询!